合肥卧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

主营:合肥专利申请,合肥科技项目申报,合肥科技项目申报

免费店铺在线升级

联系方式
  • 公司: 合肥卧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
  • 地址: 合肥市高新区(柏堰科技园)香樟大道188号国信大厦11楼
  • 联系: 卢卉
  • 手机: 13339105710
  • 电话: 0551-65300258
  • 微信:
  • 一键开店

解读2020年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时间和标准条件

2020-07-21 10:33:16  369次浏览 次浏览
价 格:面议

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“专业化、精品化、特色化、创新化”发展特征的中小企业。专业化就是专注细分市场,专注核心业务;精品化就是坚持品质至上,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;特色化就是采用独特工艺、技术、配方或原料,研制特色产品;创新化就是注重运用新技术,打造新业态,创立新模式。中小企业只有做专才能做精,只有做精才能做久做大做长,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申报条件

申报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达到《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和程序》中的规定条件和要求,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。

(一)凡符合本条所述申报标准和上条所述一项特征的中小企业,均可申报认定“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”。

1. 依法在安徽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三年以上、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。

2.

是各地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,在技术、市场、质量、效益等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水平,具备先进性和示范性。近两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5%。

3. 企业主业突出,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,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领域内达到全国前十名或安徽前五名,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占本企业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。

4. 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拥有专利、软件著作权或专有技术1项以上,并在生产中应用。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%。

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。截至2019年底,全省累计培育认定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2618户,以占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14%的数量,贡献了24%的营业收入和25%的利润,户均主营业务收入2.2亿元,是规上中小工业企业的1.8倍;户均利润总额1438万元,是规上中小工业企业的2倍。全省涌现出19个行业“小巨人”、18个单项企业。

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已成为全省创新驱动的主力军。74%的省专精特新企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(1937户),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30%;拥有159个“商标”,占全省总量的1/2;省专精特新企业共参与、主导制定(修订)国际标准58项、国家标准956项、行业标准1613项,户均发明专利、科技成果产业化数量达5.7个、6.5个。

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已成为全省转型升级的排头兵。省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安徽工业精品417个,占全省总量的68%;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45个,占全省总量的73%;智能工厂31个,占全省总量的47%;数字化车间176个,占全省总量58%;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5个,占全省总量的44%;设立院士工作站80个,博士工作站209个、省级实验室104个;户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.3%,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
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已成为全省企业上市的领头雁。共有708户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在各类股权交易市场上市(挂牌)融资。其中,在主板、科创板、中小板以及境外上市的有44家,新三板上市的有152家。我省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开设“安徽省专精特新板”,已累计挂牌企业525家,通过股权质押、银行贷款、定向增资等多种融资方式,已为257家挂牌企业实现融资26.73亿元,户均融资额1040万元,融资覆盖率近50%,户均融资额和融资覆盖率位居省区域股权市场位,居全国水平。

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申报程序要求:

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实行常年申报,定期认定制 度,实现网上申报,程序如下:

(一)申报企业登录安徽省经信厅网站,

找到企业云办事服务栏,先进行企业注册,用注册的账号和密码登录进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认定系统,按系统引导完成在线填报。

(二)各市、直管县经信局根据认定条件和标准,对企业申 报材料的真实性、完整性进行初审。初审合格者,由各市、直管

县经信局提出推荐意见,行文报送省经信厅。

(三)省经信厅对各地申报的企业组织专家评审,提出认定 意见并公示,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。

(四)对公示无异议的企业,省经信厅发文认定其为“安徽 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",并颁发标牌。

卧涛科技,多年从事科技创新政策及项目申报服务,关于上述各项政策都很有经验,企业若有疑问可咨询电话.

网友评论
0条评论 0人参与
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,沙发等着你!
百业店铺 更多 >

特别提醒: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、产品及其它相关信息,均由用户自行发布。
购买相关产品时务必先行确认商家资质、产品质量以及比较产品价格,慎重作出个人的独立判断,谨防欺诈行为。

回到顶部